
「關雎序:故變風發乎情,止乎禮義。發乎情,民之性也;止乎禮義,先王之澤也。」是很傳統的儒家思想。卻已被現代人的「不在乎天長久,只在乎曾經擁有」摧毀得蕩然無存。現代人自我中心,任何事情都會先為自己著想。「想做就去做」帶來無邊際的空間給我們發展,卻破壞了很多人倫的法則,令所做的事傷害了別人;幸好「寧人負我,我不負人」的精神還有存在現今社會。在中國人傳統的心目中,這些都是「禮義」的根來作做人處事之道。
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當事情要在缺憾之中完結時,往往帶來很多未完的結果。每個人的處理手法都不一樣。有人會選擇令將自己的損失減至最低,為自己爭得最好的位置而成為勝利者。例如在一對情侶要分手時,誰先開聲說出「分手」二字,便是勝利者。這個觀念真的正確嗎?當兩人在愛戀中相處了一段時間後,只要成為決別的先行者,就真得可以沒有遺憾的忘記過去嗎?我想只有完全沒有付出真心的人才可能是這樣吧!也會為這些人而悲哀,因為他們從來不知「愛」是甚麼。
撇除情愛的事,在生活上還有很多事情會與「禮義」有著關連。朋友、上司下屬的相處之道,甚至簡單的買賣交往,也在範疇之內;而且多數是在有執拗的時候,「禮義」便會發揮它的作用。依著「禮義」來處理,人的內心會感到公平和平靜。若只是顧著自己的利益,縱使得到所謂的「勝利」,也只會被他人看穿了自己的猙獰面目吧!
【喝火令】嶺梅香
小蕾枝橫滿,待開展玉顏,
雪寒風冷折騰翻。
多度斷枝花弱,棲遁未輕殘。
野嶺香彌漫,荒山育疏閑。
幾經枯盛樂愁間。
不怪冬霜,不怪舊門欄,
不怪竹青松老,隱淡怕塵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