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網上跟詩詞網友會互相和寫詞作,詩作;這種交流可幫助詩詞寫作的能力。而詩詞格律有一定的規範,詩的絕詩和律詩各有各的格式,而詞則有詞牌格律需要遵守。從認識格律的同時,更感受到格律之下所組成的詩詞,有著奇妙的韻味。
前幾天因為網友和寫的新作內有一字的格律產生問題而互相討論。因為他也是和寫詩友的作品,而詩友用了「百度」的網上韻部,還清晰注明是依據近代古詩詞學家龍榆生先生所著的「唐宋詞格律」而發佈。聲韻的分部是跟據古籍「詩經」中的聲韻而編制出來,雖然還有很多不同的論證,但出問題的「悵」字在眾多有關書籍中也是注為「二十三漾」仄聲韻。因為不明白為何有所更改,更在圖書館查到有這書本可借閱,就是一向的「打爛沙盤問到篤」的性格下,便走了一趟,看個清楚。找到是「百度」出了錯。
「百度」和「維基」是近年出現的國產網站,而錯漏百出是他們聲明顯赫的主因,已經人所皆知。希望他們能盡力改善,有所進步。做事精確準繩是須要細心,時間和耐性,太急進往往是產生錯誤的原因。希望他們能明白信譽是由歲月中建立,不斷改善,也是進步的必經階段。
從圖書館借來龍榆生先生的「唐宋詞格律」,內容第二部「平聲:三江七陽通用」的部分最後一行最尾的第二個字是「倀」,不是「悵」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